找到相关内容89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古代宗教观的身体性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哲学中西文化比较。   神圣的身体   “死而民畏其神”。按对于宗教本质的一种存在主义式的理解,宗教始于人类对其生命有限、个体死亡的自觉的...表明,正如中国古人坚持无论是宇宙的“天道”还是伦理的“人道”都“即身而道在”,都根身于人的身体性一样,中国古人坚持统摄天人的那种更为根本性、更为终极性的“神道”亦以身体性为其根本。故在中国哲学中,身体之...

    张再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3666213.html
  • 现象学视野中的中国哲学

    体验”(Erleben)或“构成”不可分离。这样一种思想方式在根本处容纳和要求着像“边缘化”、“时机化”、“无”这些与具体的和变易着的境况相关的思路,因而在无形中消除了中西哲学对话中最硬性的,也是最大...现象学视野中的中国哲学  李广良  中国哲学的“综合创新”之说并不是一种“学说”。在众多学说的密林中再增加一种学说并不是智慧的表现,而“综合创新”说则在朴实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充满智慧的心。这颗心在...

    李广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5068547.html
  • 《中庸》新论:哲学与宗教性的诠释

    《中庸》新论:哲学与宗教性的诠释  安乐哲 郝大维  内容提要:本文在一个中西比较的视域中,结合新出土的历史文献,对《中庸》中“诚”、“性”、“情”、“礼”和“教”等最为重要的观念及其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揭示了《中庸》所蕴涵的一个完整连贯的结构的哲学意义以及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宗教性。  《中庸》新论:哲学与宗教性的诠释《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3期对于《中庸》的整篇文献,包括以上这...

    安乐哲 郝大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3868968.html
  • 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

    新事物作为和合者之"在"或"有"的一种根据或根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西哲学思维的差异。西方的神创思维持一个被普遍认同和强化了的"创世记"说,天地万物最初从哪里来?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犹太教、基督教...现代化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索,展开了中西文化各方面的比较,提出了形形色色的主张。就继承传统文化而言,有抽象继承,选择继承,宏观继承,批判的继承与创造的发展;就中西文化的体用而言: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70770388.html
  • 玄学思想与般若思想之交融

    9):参阅 方教授东美先生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一文  ,哲学与文化月刊,第二期,第41页。  (注 10):见汤用彤先生魏晋玄学论稿,第136页。  (注 11):参阅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集,第...之际或  天人合一,不仅为玄学之中心观念,亦为中  111页  国思想传统之观念,更为中国哲学一贯之精神。由此一观念  ,而促成中国思想之发展,自先秦、两汉、宋明、清代,无  不以此观念为思想之重心。...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4771158.html
  • 基本哲学问题——试论牟宗三哲学的儒佛会通

      牟宗三先生中国哲学诠释体系的根本关怀  牟先生的中国哲学诠释体系的根源问题即可谓如何将儒家哲学建构为在中西哲学义理系统上是最为究极圆满的哲学理论,他的工作方式是由康德所遗留下来的世界实有性的问题...明确的宇宙论问题未予独立化为一基本哲学问题之故,牟先生的存有论概念使用,还有一个义理上的先在预设在,那就是他所谓的为实有而奋战的信念,亦即在存有论哲学问题的中西理论建构上乃以能证成言说世界实有的存有论...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5073960.html
  • 论王阳明心即理说的主要观念

    欣赏牟宗三先生和劳思光先生,他们能有机地结合中西哲学的语言,因此,他们的著作概念清晰、论证严谨,但又没有歪离和扭曲中国哲学的原义,没有忽略和抹杀人生实践的体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运用西方哲学语言的优点来...,是至善的,是道德主体的成素。这种观点,明显与西方哲学一般持情理二分的观点,将情感看成只是经验的,形而下的,两者大相径庭,这可以说是中西伦理学的最大分歧处之一。   以上,我们分析过阳明所言心的知、...

    刘桂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24581605.html
  • 中国佛教传统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二题

    支那内学院造就了一批学有成就的现代佛学大家,如吕激、王恩洋、黄树因、黄忏华、汤用彤、梁漱溟、熊十力等人。他们不仅对于法相唯识学及其佛教哲学、佛教历史都有独到精深的研究,而且以佛法融合中西之学、儒家诸子之...依托佛家自贵其心的“唯识教”。据此,他吸收并批评了西哲如柏拉图、康德、叔本华、罗素等人的思想学说,沟通了中西哲学与唯识思想的联系。他希望他的哲学可为中国人的无神论新型宗教,启迪...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24082384.html
  • 《隐喻文化学》第八章 宗教的必然是象征的

    是对于超越理智的不可思议言说者之思议言说,因而以逻辑理性观之显然具有某种神秘主义的色彩:“负的方法在实质上是神秘主义的方法。”第三,就中西哲学思想传统而言,“正的方法很自然地在西方哲学中占统治地位,负...最初理解是与哲学的旨趣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对象征结构的理解是与对世界本原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古希腊的始基说、理念说或无限说等就是象征主义最早的哲学源头。   在希腊人那里,自然世界中的一切具体的特殊的...

    赵维森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2191579.html